第21章 第 21 章

“孙队还没有结婚的,细心又勤快,哪个女人嫁给他就享福了!”李秀菊到现在还有啥不明白的,孙剑辉是看上杨美玉了,要不也不会这么的殷勤。想当年,她和杨忠辉订婚后,杨忠辉一有空就到自家来帮着砍柴。

“嫂子,他结没结婚管我什么事啊?”杨美玉觉得脸上火辣辣的。

“美玉,你还年轻,好日子在后头,找个对你和女儿好的人一起过日子吧!”李秀菊想起杨美玉的遭遇就忍不住心疼她,多好的女子啊!

“嫂子,我拖着个孩子,我们不相配!”就算孙剑辉同意,他家里人会同意吗?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自己是孙剑辉的家人,也不会同意如此不对等的婚姻。

既然不可能,那就不要心存幻想,杨美玉现在是最现实的人,没办法,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六亲无靠,不现实点怎么活得下去?

“哎!”李秀菊不由得长叹一声,确实如此。

店里开始有客人看衣服了,杨美玉把衣服和裤子搭配好后一套套挂好,她是按照后世的审美眼光来搭配的,不知道现在的人能不能接受,杨美玉心里七上八上。

事实证明,客人们挺喜欢这种销售模式,刚才进来的客人们买了两套搭配好的衣裤。衣服利润挺高的,毛利润百分百以上。

想到老妈李秀菊不识字,杨美玉只能自己先把进的货记了账,记住衣服的进价及数量。又教李秀菊怎么记每天的销售额,李秀菊这段时间一直跟着大军在学认字和写字,已经能写数字和自己的名字,认识一些简单的字。

两人又算了一下开店的本钱,一共花了一千块。原来钱一直是杨美玉垫着的,既然是合伙,那李秀菊肯定要把另外一半钱给杨美玉。

杨美玉估计这五百块已经是他们家里的所有积蓄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小店一定会生意兴隆的,现在还是处于卖方市场,能拉下脸皮出来做生意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,就是名声不好听。

“嫂子,我还得回老家,你一个人守店子,一个月六十块钱工资,算进咱们的成本里,开你工资后剩下的钱我们再平分。”这也是应该的,杨美玉明显是没有时间守店的,不可能让李秀菊一个人守店又不算工资。

杨美玉又教了李秀菊一些搭配衣服的技巧,李秀菊学得很认真,毕竟以后店里主要靠她,杨美玉一个月能来一次都顶天了。这个店子本来就是帮李秀菊开的,以后店子经营正常了,杨美玉会把股份都转让给李秀菊。

不得不说,老妈李秀菊聪明又好学,杨美玉教她的搭配衣服的技巧一遍,很快她就能有举一反三,按照这个年代的审美观搭配出新的样品。

真是可惜了,老妈李秀菊因为家里穷又是老大没有读书的机会。

孙剑辉没多久就拿着两盒饭菜过来了,他已经吃过了,所以只拿了两双筷子两个碗。到这份上杨美玉也没有再矫情,反正全身都快湿透了,不在乎这点。

忙碌了一天,杨美玉和李秀菊都饿了,两人不客气的把饭菜一扫而空,孙剑辉在她们姑嫂俩吃饭时主动帮着卖衣服,想不到他手忙脚乱的居然也卖出去了一件原来剩下的夏装,客人居然没被吓走,杨美玉心里啧啧称奇。

大概因为店里才上新货,下午店里来看衣服的人蛮多。又陆陆续续的卖掉了四五件衣服,李秀菊粗粗的算下,毛利可观啊,如果店子天天都有这生意,绝对能赚钱。

到了五点钟,姑嫂俩就关门准备回家,李秀菊的家还没搬过来,所以今天她们还得回郊区部队的家属院里,孙剑辉开车送她们回去。他今天当了一天的跟班,可一点没觉得烦,反而觉得时间过得太快。

把杨美玉和李秀菊送到郊区的独立团家属大院后,孙剑辉被热情的杨忠辉拉住吃了一顿晚饭。孙剑辉巴不得能和杨美玉多呆一会,压根就没想要推辞,最后被杨忠辉灌了几杯酒后,就在团部招待所住下。刚好明天可以和美玉一块去广市,孙剑辉美滋滋的进入了梦乡。

晚上李秀菊两口子在家里算了下账,今天拿出来500块做生意,家里只有100块钱了,李秀菊惶惶不安,“忠辉,要是亏了本怎么办?家里的钱都让我拿出去做生意了!”

“现在操心也没用,你跟着美玉多学点,我看美玉纯粹是为了帮我们家才弄这个服装店。”杨忠辉安慰妻子。

“那是,我去守店美玉每个月给我算60块工资,我们快搬到军区去吧,守店方便些。”李秀菊想着60块工资确实不低了,院里有到纺织厂上班的,三班倒一个月才40多块,还一礼拜才能回家一次,孩子全靠家里的老人管着。

“对了,忠辉,那个孙队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不结婚啊?”李秀菊想打听下孙剑辉的情况。

“我也不清楚。秀菊,你怎么想到问这个?”

“我感觉孙队好像对美玉有点意思!”李秀菊对丈夫说了她的猜测。

“不可能吧?秀菊死了男人又拖着个孩子?!”杨忠辉压根都没往这方面想。

“战友帮忙有他那么的殷勤?今天帮我们忙乎了一天,当搬运工还要送饭,想着办法和美玉搭话,不是对美玉有意思是什么?这我还看不出来啊?”李秀菊没好气的白了丈夫一眼。

“真有这事啊?我听说孙剑辉的家是京市的,和我们这些农村出身的可不同!”杨忠辉想起以前听到的小道消息,李秀菊不可能骗他,那孙剑辉这样摆明了是要追求美玉啊!

“那你当哥的可好好的问个清楚,美玉年纪轻轻的受了不少的苦,如果孙队没那意思,就叫她离美玉远点,免得造成误会,再说对美玉的名声也不好!”李秀菊没文化,不知道灰姑娘的故事,她说的都是接地气的实在话,都是为了杨美玉好。

“好,我先找韩铁问问!”杨忠辉以前和韩铁到一个部队,一起打过仗,感情深厚。而孙剑辉一直在搞侦查和情报,有点像军区的特种部队,韩铁则和孙剑辉是发小,一起读书从小玩到大,不过他的父亲没在部队上,早就转业到地方了。

这边杨美玉呢,洗完澡就上床睡了,本以为今天会辗转反侧睡不着,毕竟今天被“黑冰块”撩了,可事实上正相反,杨美玉挨着床没两分钟就睡的昏天黑地,至于孙剑辉,留给明天想去吧!

老家县城。

杨忠奎两口子到中午基本上包子稀饭饺子都卖光了,两口子就买点菜回杨美玉家弄中饭。吃完中饭好休息一下,做早餐的想睡懒觉是不可能的,基本上每天都是五点多起床。

这段时间早餐店生意还可以,两口子由原来的惴惴不安变成吃了定心丸,每天都笑呵呵的。辛苦他们不怕,只怕赚的钱不能养活一家人。

他们两口子和隔壁卖粉的大姐关系也不错,两家早餐店开在一起,来吃早餐的人反而多了,可以选择的的东西多啊,反正两家人卖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早餐。

“忠奎,家里快没米了,明天早点关门回屋里去挑谷子打米,再到支书那里打个户籍证明,还得去乡里盖章,弄好了叫明莲嫂子找人办三个娃的入学手续,别到开学了,才手忙脚乱的。”周春香边炒菜边和正在洗菜的杨忠奎说。

“好,叫大妹在家里看着三个娃,谁来也别开门。”杨忠奎对周春香基本上是言听计从。

“回去你哥你嫂子或者爹娘打听我们干什么,就说在街上卖早饭,生意好不好,就说能养活自己,千万别傻头傻脑的说一天能赚多少钱?知道么?”周春香交代道。

“那都听你说就行了,我不说话好不好,说了又错?”

“本来就是,你两个嫂子能看得钱,到时一大家子都来怎么办?大妹还想不想读好学校考大学了?”周春香巴拉巴拉说了一串。她之所以那么看重大妹的学习是有原因的,周春香的妹妹读书成绩好考起了大学,现在留在大城市上班,娘家人在他们村都是昂首挺胸的。

杨忠奎无话可说了,摸摸头“嘿嘿”笑两声。

“摸了头要洗手,美玉都说了,咱们开早餐店的,必须干净,讲究卫生,要不哪个敢来吃早饭?”周春香忍不住念叨。

“好,洗手!”杨忠奎对妹妹和自己媳妇都是心服口服,妹妹教会了他们两口子做馒头包子和饺子,但怎么做的好吃都是周春香慢慢在摸索,现在连隔壁卖粉的大姐都夸他们家的肉包子和酸菜包子做的好吃。

第二天两人11点就把门关了,把没卖完的包子和饺子拿回家给几个孩子当做中饭吃,两口子吃了两个馒头就搭车回杨家坳。

一进院子门就看到田银花在院子里晒衣服,“呀,这不是老三两口子回来了吗?你们一家五口大清早就走了,我还以为你们不回来了呢?”田银花阴阳怪气的说。

“大嫂,这里是我屋我们肯定要回来的。我不叫人给爹娘带信了吗?”杨忠奎老实却并不傻。

周春香喊得懒得喊田银花,拿着两斤苹果走到婆婆李桂花屋里,打了个招呼。又叫杨忠奎提着水果去支书家打证明,自己就在屋里收拾东西,把家里的衣服收拾好准备带到县城去,还有自己做的几坛酸菜都背上,反正每天都要炒一大碗酸菜给客人配稀饭或者馒头,自家做的带走还能省点钱。

今天杨忠奎两口子回家除了碰到大嫂和婆婆外,其他家里人都没有碰上,周春香准备的理由也就没有机会说。再加上几个孩子在城里他们也不放心,连地里的菜都顾不上扯,收拾好东西两口子就急急的挑着箩筐,背着背篓赶到乡政府盖章,盖好章就搭车赶回县城去了。

田银花看他们一走就走到婆婆李桂花屋里去当包打听,李桂花看大媳妇一眼,晓得她名堂最多,就专门说给她听,“老三说他家大妹成绩好,在乡里读书可惜了,城里学校教学质量好,他们要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。现在他们在县城里卖包子馒头,以后不在家里种地了,地都给忠明家种了,一年补他们几百斤谷子。”

李桂花看着惊呆了的田银花,又慢吞吞的补了一句,“他们两口子哪里会做包子馒头,还不是美玉教的,现在没地方住,都住在美玉家里。”其实杨忠奎两口子都没和李桂花说这些,后面这些纯粹是李桂花脑补的,只是李桂花太了解自己的儿子,脑补的百分百正确。

按照读者的意见,以后“杨芷青”直接叫“杨美玉”了。感谢各位咕咕!

作者有话说

第21章 第 21 章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